说到这个入伏,每年啥时候入伏还真都不一样。我之前也一直搞不清楚,就觉得反正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就是,具体是哪天开始还真不知道。后来我琢磨着,这作为一个传统,总得有个说法,于...
说到这个入伏,每年啥时候入伏还真都不一样。我之前也一直搞不清楚,就觉得反正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就是,具体是哪天开始还真不知道。后来我琢磨着,这作为一个传统,总得有个说法,于是我就去查查。
这一查不要紧,发现这里面还真有点门道。咱们现在用的都是公历,几月几号的,很好记。可古时候,人们用的是“干支纪日法”,就是用天干的十个字“甲乙丙丁”什么的,配上地支的十二个字“子丑寅卯”什么的,这么一组合来表示日期。
然后我就看到一个说法,叫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啥意思?就是说,从夏至那天开始算,往后数,数到第三个带“庚”的日子,那就入伏。我当时就想,这“庚”到底是哪个字?后来一查,,原来就是天干里面的那个“庚”字。
知道这个规则后,我就想验证一下。我就翻翻日历,找到夏至那天是哪一天,看看它的干支纪日是然后从夏至那天往后一个一个查,看看哪天是“庚”日,数到第三个“庚”日的时候,它就是入伏的日子。
比如说,我记得今年夏至是6月21号,那天是丙辰日,我就从那天开始往后找,第一个庚日是7月5号的庚戌日,第二个是7月15号庚申日,第三个就是7月15号的庚辰日。那么,今年7月15号就入伏。还挺准!
这么一来,每年伏天的总长度也就不一样。不过不管咋说,掌握这个“夏至三庚”的方法,以后哪天入伏,我自己都能算出来,感觉还挺有意思的。
你看,就是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口诀,古人就把入伏这个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的。咱们现在虽然不用这种方法记日子,但是解一下背后的原理,也挺有收获的,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