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正文

叔孙通:从秦汉交替的儒生到礼制奠基者

叔孙通:从秦汉交替的儒生到礼制奠基者

叔孙通嘞,这个人物在咱们中国历史上可不算小角色。你说他是个儒生吧,倒是不错,但他可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,他很懂得变通,也就是咱们说的“会看风向”。出生在山东滕县南边的薛...

叔孙通嘞,这个人物在咱们中国历史上可不算小角色。你说他是个儒生吧,倒是不错,但他可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,他很懂得变通,也就是咱们说的“会看风向”。出生在山东滕县南边的薛邑,也就是现在的滕州那一块,叔孙通从小就跟着书本学礼仪,这礼仪可不是普通礼仪,是儒家的礼仪,讲的是仁义礼智信。

最早的时候,叔孙通在秦朝当个小官,叫待诏博士,说白了就是皇帝面前做学问的,秦二世的时候升了博士,那时候他还跟了项羽一段时间。项羽这个人,你也知道,他脾气暴躁,但叔孙通可聪明,不跟着他胡来,后来就转头投降了刘邦。

刘邦这个人嘞,刚开始可不怎么喜欢这些儒生,觉得他们酸不溜丢的,没啥用处。但叔孙通聪明嘞,马上就把那身儒服换成了短衣,也就是穿得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,这可把刘邦逗乐了,觉得这个人有意思。于是,刘邦就开始重用他。

最重要的是,叔孙通为汉朝建立了一套礼制,啥意思呢?就是说,朝廷里该怎么行礼、怎么敬拜、怎么安排大典,都得有个规矩,不能乱来。他结合了以前秦朝的一些做法,又把那些古代特别复杂的礼仪给简化了,弄了个新的。这样一来,刘邦可高兴了,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可有威严了。这也就是叔孙通的厉害之处,懂得让人觉得舒服,权力稳稳当当的。

叔孙通:从秦汉交替的儒生到礼制奠基者

后来,刘邦还真越来越离不开叔孙通了,啥事都找他商量。有一次,刘邦想改立太子,把赵王如意换上去,叔孙通一听就急了,这可不行嘞,太子不能乱换。他甚至威胁说要自杀来反对,这才把刘邦劝住了。

汉朝立起来之后,叔孙通也没闲着,他还帮忙收集了一大批儒生,制定了一整套的仪礼。你说这仪礼有啥用呢?当时,汉朝那些大臣们,动不动就拔剑击柱,情绪激动,容易闹事。叔孙通把这些规矩定好了,大家就不敢乱来,朝廷也安稳了。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头对叔孙通评价特别高,说他是汉家的儒宗,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儒生都能得的称号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不仅懂得书本上的道理,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,进退有度,掌握时机,这样的人才,真是难得。

还有个事儿不得不提,孝惠帝上位之后,有一次在通往宗庙的路上修了个复道,叔孙通一看这可不合礼法,于是就赶紧进言,说要在渭河北边修个原庙来保持孝道。这事儿虽然听起来小,但你看叔孙通,总是把礼法放在第一位,啥事都得按规矩来。

叔孙通:从秦汉交替的儒生到礼制奠基者

叔孙通嘞,不光是个会制定礼仪的人,还很会看人。他刚投降汉朝的时候,还推荐了一些壮士,帮着刘邦稳定了局面。这人,真是文武双全,啥事都能做到位。

叔孙通这个人,虽然很多人可能没听过,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不低。他制定的那些礼制,为汉朝的皇权稳定立下了大功。他懂得审时度势,能灵活变通,不拘泥于形式,也正因为如此,他才被后世称为“汉家儒宗”。

你说嘞,这样的人物,是不是很厉害?他不光自己活得好,还给后来的儒家思想打下了基础。咱们今天一提到儒家礼仪,那得感谢叔孙通,他可是第一位把这些东西真正带进朝堂的功臣。

Tags: [叔孙通, 汉朝, 礼制, 儒生, 刘邦, 历史人物]

最新文章